空中“侦察兵”落户沙雅,赋能绿洲节水控盐

发布者:罗浩发布时间:2025-07-19浏览次数:10

为扎实推进资源与环境学院主持的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新疆绿洲农田综合节水理论与水盐调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近日,项目组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王新军老师、努尔麦麦提·艾尔肯老师等一行来到沙雅县项目示范基地,忙活起一件“大事”——给新来的“侦察兵”无人机安家落户、做调试。


田间地头选“机窝”。风尘仆仆抵沙雅,骄阳灼人汗透衣。项目组老师们已直奔田间地头,为智慧农业的“侦察兵”寻找一个完美据点,是他们争分夺秒的关键任务。驱车辗转多处预选地点,老师们不顾衣衫浸湿,反复审视丈量。核心关注点清晰而务实:哪个点位能为最大范围农田提供高效服务?何处能保障无人机的安全起降与自由盘旋?后续的养护路径是否便捷畅通?面对不同场地的复杂条件,老师们在烈日下认真比较,专业讨论。经过严谨比对与综合考量,最终拍板定音:距离试验田1.8公里外的英买力镇塔什墩村村委会大院脱颖而出,成为无人值守无人机的理想“家园”。这个经过科学考量与精心挑选的基地,无疑将为后续飞行巡检、农田监测、精准管理等一系列智慧农业作业提供稳固支撑,为智慧农业的未来铺平道路。



 

“机窝”布线安装调试。随着无人机基地选址尘埃落定,项目组师生与技术专家马不停蹄地开启设备安装调试。开箱、验件、装配……师生们在技术专家指导下化身精密工程师。面对这个无人机系统,每一次螺丝紧固、每一根线路对接确认。当设备组装完成,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特别是无人值守无人机需要电源和网络,如何把屋里的电源和网络接口通过电线和网线接到无人值守无人机场呢?我们想到可以把pvc管套在电线和网线外面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护电线和网线,再沿着路边寻找最短的路径将电源线和网线送到屋内,这样做既美观又节省材料,忙活半天,总算把无人机安装得妥妥当当,就等着它上班干活了。


手把手教,学会“开飞机”。设备到位,人员操作是关键。项目组特别开设无人机操作速成班,由资深技术专家现场指导,手把手传授飞行技巧,确保每一位参与者都能熟练驾驭这台“侦察兵”。技术专家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起飞、悬停、降落,确保飞行稳定性,怎么利用智能航控系统,高效覆盖监测区域,怎么数据解读,分析多光谱影像,识别作物长势,怎么紧急情况处置、禁飞区识别,确保零事故。大伙儿学得很认真,不懂就问,积极上手练习。经过这次培训,团队成员基本都摸清了操作门道,这下就能用上这高科技的“侦察兵”,为后续利用无人机开展农田信息监测和精准作业服务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侦察兵”本领强。这款无人值守无人机区别于普通无人机有诸多优势。首先,全流程无人化作业,告别遥控器与频繁换电的繁琐,通过云端航线规划一键触发,无人机即可自主完成起飞、巡田、返航充电、续飞作业的全闭环操作。学生仅需在控制中心轻点鼠标,即可指挥“侦察兵”完成数百亩试验田的精准监测。其次就是传统无人机需手动导出数据并用专业软件拼接,而无人值守系统通过平台实现采集-上传-分析-决策全自动处理。最后,对于日/周/月设置周期性任务,无人机可根据气象传感器数据(如雨量计、风速计)动态调整作业时序,这是普通无人机无法比拟的。这款无人值守无人机集无人值守、智能感知、精准操作、自动化处理于一体的前沿设计,成为研究生教育对接最新技术的优质载体,让学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时,能直接接触并实践农业智能装备的核心技术,实现理论学习与前沿应用的深度融合。